新闻资讯

NEWS

位置:新闻资讯>谨慎避坑:油用牡丹种籽里的学问

谨慎避坑:油用牡丹种籽里的学问

所属栏目:种植技术 编辑:天香绿盟 来源:公众号 发布时间:2019-07-26 浏览:1635

近年来全国范围内油用牡丹种植呈井喷式发展,我们可以判断牡丹产业在巩固发展观赏牡丹和药用牡丹的基础上,牡丹油用的发展肯定是大方向、大趋势。

随着油用牡丹籽的需求随之日益增加,育苗用油用牡丹籽与榨油用牡丹籽又存在很大区别,用户在选购时还需多加警惕谨防掉坑。

1.往年陈籽不能用于育苗
          油用牡丹育苗用籽必须是当年新采摘的牡丹籽。牡丹籽有很强的休眠习性,出于自我保护习性,陈籽会自动进入休眠状态,且一般处理手段很难打破休眠,一般出苗率不会高于50%。

2.未成熟籽不能用于育苗
          目前全国牡丹籽主产区分别位于山东和甘肃、河南、陕西等地,山东河南等地区育苗用牡丹籽采收最佳时期是每年7月25号以后,甘肃宁夏等地的紫斑牡丹育苗用牡丹籽采收最佳时间为每年8月中下旬左右,外观标准是:果荚颜色变黄、微裂口、可见内部籽呈蟹黄色或褐色,为完全成熟籽。

3.晾晒籽不能用于育苗
          油用牡丹育苗用牡丹籽必须经过后熟、阴干、剥离、沙藏的过程,这种处理的籽出苗率在80%左右。阳光暴晒会引发牡丹籽的休眠机制,当年发芽率急剧下降。

油用牡丹籽宜当年采当年播。播种过迟,当年发根少,翌年春季出苗不旺。牡丹种子具有上胚轴休眠特性,当年秋末播种后,只发出幼根,幼芽需经过冬季低温,完成休眠的生理变化,来春方可萌发。


甘肃绿盟牡丹产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

力争将绿盟发展成为良种育苗、规模种植、科技研发、精深加工、市场营销、旅游体验为一体的三产融合性企业。

甘肃绿盟牡丹产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通过土地流转,规模化发展油用牡丹、中药材、蔬菜种植,加工、产品研发、牡丹系列产品营销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产业发展公司。成立于2016年5月,注册资金3000万元。目前在甘肃省陇南市礼县流转土地5500余亩。其中在龙林镇店子村、肖家村、潘阳村有林地1500亩;在礼县城关镇土山村示范培育牡丹苗20亩,种植中药材200亩;在礼县城关镇下川村、永坪镇杏坪村流转土地3800亩,栽植核桃35200株,共计1612亩,套种牡丹1916亩。带动三镇8个行政村1000多户,精准扶贫户200余户。现有职工26人,临时就业人员达400余人。公司注册有“久丹”“ 丹慧”商标。2017年被评为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。同年12月获得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和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证书。

甘肃绿盟牡丹产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通过土地流转,规模化发展油用牡丹、中药材、蔬菜种植,加工、产品研发、牡丹系列产品营销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产业发展公司。成立于2016年5月,注册资金3000万元。目前在甘肃省陇南市礼县流转土地5500余亩。其中在龙林镇店子村、肖家村、潘阳村有林地1500亩;在礼县城关镇土山村示范培育牡丹苗20亩,种植中药材200亩;在礼县城关镇下川村、永坪镇杏坪村流转土地3800亩,栽植核桃35200株,共计1612亩,套种牡丹1916亩。带动三镇8个行政村1000多户,精准扶贫户200余户。现有职工26人,临时就业人员达400余人。公司注册有“久丹”“ 丹慧”商标。2017年被评为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。同年12月获得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和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证书。

甘肃绿盟牡丹产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通过土地流转,规模化发展油用牡丹、中药材、蔬菜种植,加工、产品研发、牡丹系列产品营销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产业发展公司。成立于2016年5月,注册资金3000万元。目前在甘肃省陇南市礼县流转土地5500余亩。其中在龙林镇店子村、肖家村、潘阳村有林地1500亩;在礼县城关镇土山村示范培育牡丹苗20亩,种植中药材200亩;在礼县城关镇下川村、永坪镇杏坪村流转土地3800亩,栽植核桃35200株,共计1612亩,套种牡丹1916亩。带动三镇8个行政村1000多户,精准扶贫户200余户。现有职工26人,临时就业人员达400余人。公司注册有“久丹”“ 丹慧”商标。2017年被评为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。同年12月获得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和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证书。